0-3被横扫,再看广东队现状,当初球迷说的话,终于有人信了
季后赛刚打完那会儿,楼下老王蹲在超市门口直嘬牙花子:"广东俩小个子跑得跟拉磨的驴似的,山西那俩外国大个子倒好,蹦跶得跟弹簧成精了一样!"这话糙得能磨刀,可把CBA那点门道说透了。
瞅瞅记分牌就明白,山西队俩老外包圆了六成得分。那个叫施韦德的大高个,站着跟电线杆似的,胳膊一抡就把球塞进筐里。另一个叫泰勒的更绝,抢球快得跟踩了风火轮似的。再看广东这边,徐杰跑得鞋底都快冒烟了,胡明轩胳膊上贴着膏药——这哥俩每回都得抱着炸药包往人堆里冲,搁谁身上都得散架。
想当年广东拿三连冠那会儿,威姆斯往场上一戳,对手仨人都得围过去防。记得有回总决赛最后五分钟,这老哥连着三个旱地拔葱,直接把对面投得找不着北。现在这外援?别说关键球了,空着框都手抖,看得人直想往电视扔拖鞋。
您仔细瞅瞅山西队国内球员,个个跟开了挂似的。原帅平时三分准头跟闹着玩一样,这场愣是扔进去五个。为啥?人家老外把防守都吸走了,原帅面前三丈没人,跟在家后院练球似的。这就好比请了个五星大厨,帮厨的切切菜摆摆盘,整桌菜看着都像国宴。
这让我想起早些年北京队马布里那会儿。孙悦在场上跟遛弯似的,朱彦西三分线外喝茶看报纸,为啥?老马一个人就能把对面搅得鸡飞狗跳。现在山西队这路子,活脱脱就是当年的翻版。
再说广东这俩宝贝后卫。跟上海队死磕那会儿,徐杰每场要跑小五公里,够绕小区跑三圈半了。胡明轩更惨,每场要摔跟头十来回,跟玩摔跤似的。到了八强赛,对面老外个个壮得跟牛犊子似的,这哥俩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。
篮球这玩意儿说到底还得看天赋。您让一米八的小个子防两米多的壮汉,跟让电动车拦大卡车似的。广东队现在这毛病就出在这儿,外援不够硬,国内球员再玩命也填不上窟窿。
看看山西队现在多机灵。防守时老外当门板顶前头,进攻时老外当尖刀撕口子。国内球员就干两件事:外线等着扔三分,内线等着捡漏。这么打既省劲儿又高效,跟工厂流水线似的。
前阵子看青年联赛,那帮十六七的小伙子个个能蹦能跳。可到了CBA赛场,碰上有经验的老外立马现原形。这就跟刚拿驾照的新手碰见开了半辈子卡车的老司机,技术再花哨也白搭。
说到外援的重要性,数字不说瞎话。过去十年拿冠军的队伍,外援每场最少能砍25分。去年辽宁队那个弗格,关键时刻的中投比速效救心丸还管用。再看今年广东的外援,关键时候跟定时闹钟似的——到点儿准歇菜。
楼下看门的老李头说得在理:"看广东队打球跟看老电影似的,净是回忆。"当年行云流水的配合不见了,现在全指着国内球员死扛。这就好比家里装修,大工退休了,小工再勤快也砌不出好墙。
山西队这套打法其实藏着门道。老外拿球时,四个国内球员跟卫星似的散开,随时准备接应。防守时分两层,外援顶前头,国内球员补漏。这法子看着简单,实则高明得很。
说到球员天赋,有个细节特有意思。山西队老外蹦起来能摸着篮板上沿,徐杰拼了老命才够着筐。这差着四十公分的距离,可不是靠努力能追上的。就像普通人再怎么练,也蹦撑杆跳的。
昨儿个跟烧烤摊老刘闲聊,他说CBA就像他的烤炉——外援是炉子里的炭火,火旺了肉串自然香。要是炭火不济,再好的肉也白搭。话糙理不糙,还真是这么回事。
看看广东队现在的难处,解决办法明摆着。找个能场均25分的外援,徐杰胡明轩立马能松快一半。防守压力小了,三分准头自然回来。就跟骑自行车似的,前头有人破风,后头的人省劲儿多了。
说到底,CBA就是外援唱大戏的台子。找对人了,季后赛门票跟白捡似的;找错了,国内球员累吐血也白搭。这道理跟过日子一样,家里得有个顶梁柱,其他人才能各忙各的。
眼瞅着休赛期要到了,广东队管事的该醒醒了。与其整天琢磨怎么让徐杰多投五百个三分,不如去国外联赛淘淘宝。找个能扛事儿的外援,比啥战术都管用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首页